2005/02/20

《與熊共舞》讀後心得
分類:心得




*本書行銷術語:

假如下一個專案一點風險都沒有,就別做。

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對於軟體開發來說尤其如此。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一味逃避風險的公司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落後了,但如果專案經理對於可能造成失敗的威脅視而不見的話,又會使組織「過於冒進」。為了解決軟體開發人員「逃避又怕落後,冒險又怕失敗」的兩難,本書將教讀者如何辨識風險,並去擁抱「值得冒的風險」。作者還列舉出風險管理的好處,包括:

使積極的冒險變為可行
防止盲目管理的發生
花最小的成本做好最起碼的防護措施
釐清責任歸屬
隔離子專案的失敗,使它不會衝擊到整個專案。

讀者可以用本書提供的策略來加強專案的防禦工事,對付軟體專案中最普遍的風險:

時程延宕
需求膨脹
人員流失
規格崩潰
績效低落

《與熊共舞》將幫助您,在風險演變成致命的問題之前,就紓緩風險。風險就在那兒——它們本來就應該在那兒——而你當然有辦法管理它們。

*讀後心得:

本書的架構簡單明確,從風險管理的Why?→Why not?→How?→量化→驗證。共分五個單元,我想這是寫程式搞電腦的工程師,最常用的方法。定義問題的那幾個章節有點長,不過習慣用小故事切入並形容問題的作者來講,讓閱讀者很容易了解。

沒有寫過程式的人幾乎很難想像這個行業是高風險的行業,為什麼當初講好的時程無法按時交貨?為什麼只是修改一點需求他們就做不出來?為什麼抓不到問題?為什麼系統問題叢生?為什麼他們總有那麼多藉口?

上面這麼多"為什麼"其實就是對軟體系統開發"不確定"的表象,不確定就是風險,要如何量化這些不確定,就是本書要給大家的解決方案,雖然說這些統計的理論有點方法,不過作者利用程式設計最常用的模組切割方法,就是定義清楚"輸入"與"輸出"然後把結果給導出來。

最常用的回饋分析法被泛用在這本書的風險量化的方法,利用過去的經驗值建立資料庫,然後在下一個專案開始的時候當成風險的參數,經驗法則是每一個企業存在時間的價值,要建立資料庫是這幾年知識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對於瀑布式與逐步交付的開發方式,本書的第十六章有很詳細的說明,這個在各種專案開發的書都有很清楚的描述,如果您是使用電腦工具的高手,例如使用MS Project,可以很方便的用這些工具切割出模組來,也很容易找出人力資源的衝突,但希望使用這些工具的管理者還是要了解這方面的基本原理。

最後,我對附錄A的小故事印象深刻,在職場上工作,尤其是大公司工作,各部門各司其職往往不想去了解別人的難處,而系統研發部門往往就揹負這種風險的壓力,要如何改善?是需要各部門的人都了解的。

延伸閱讀:【流程】軟體開發流程的壓縮與再造

總共有0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