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開發過程階段性目標與相容性的做法分類:系統
一套大的軟硬體系統,通常會有很多很多的周邊設備來做搭配,或者是有很多很多的介面,這些介面有可能是不同時期開發的,或是不同公司開發的,或者是搭配不同的周邊設備所開發的。
因此在軟體的開發上大家時常看不見的有下面兩點:
a. 核心程式的開發
b. 共通介面的制定
這些系統程式的開發往往因為在功能性無法看到成果而被其他的業務部門或客服部門感覺研發軟體程式部門沒有成果,這其中的落差研發部門要負起溝通協調的工作,並不是只是在功能進度裡摸索而已。
核心程式的開發需要完整而單純的邏輯及非常嚴謹的通用規則,共通介面就是核心程式與其他週邊介面所溝通的介面,制定這些介面的時候所慣用的就是通訊協定、檔案規格、函式功能等等,因此軟體系統就是靠大大小小的核心程式與共通的介面交互的運作著。
隨著時代的演變,可能這些系統的功能不足,正常的做法是我們一直加入大大小小不同的介面來搭配核心程式,或者新增一下核心程式的功能,但是,往往新增加的邏輯與原來的核心程式邏輯不符合,但是時間的壓力下,或者是維護人員不熟悉的情況下,我們就新增一大堆的例外處理,把核心程式的單純邏輯與通用規則給搞亂了,甚至是介面程式的定位也模糊掉了。
因此,若是這個軟體系統是要長期的維護開發的話,風險比較低的做法應該是在新功能加入前先評估核心程式是否要改變通用性邏輯,若是要改變才能因應未來的需求的話,我們可能要先建立一個階段性的檢查目標把新的核心程式的開發排入進度內,並且與舊的核心程式建立一些轉換的介面程式,慢慢的把舊的核心程式的重要工作轉給新的核心程式,在慢慢的將所以的介面程式轉換成新的版本。
在這個轉換的過程比較重要而瑣碎的工作,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就是相容性,人類的世界總是同時存在著所有的新舊事物,這些事物是不是永遠都很協調的在一起呢?這就是相容性,一個軟體系統不可能永遠的存在,他必需要被人類運用他才存在,如果一套軟體系統在發展過程中背離了相容性,教育使用者將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總共有0個迴響
給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