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1/23

從結構化到物件導向
分類:系統





幾年前,一套程式系統用的分析方式,往往脫離不了靜態的畫面顯示,動態的資料輸入,以及資料的處理運算功能,這三類問題的處理只要能夠被表列出來,就能夠架設並完成一套良好的系統,這個就是結構化的分析方式。

但是隨著需求不斷地增加,電腦速度不斷地提昇,大量競爭的商業環境,物件導向的演進,改寫了結構化的分析方式,就連最基本的電腦語言也帶入了這場革命之中,從1980年代後期,企業軟硬體委外(Outsourcing)的商業活動抵定後,這些系統整合的廠商無不想盡辦法把『重新利用』這個事當作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結構化的分析是個良好溝通的開始,但是,他的維護成本過高,一個系統不斷地演進過程中,就要有一批人非常熟悉這一套系統,一個新進的人員,要從頭了解一套系統,除了要閱讀所有的文件之外,也要熟知所有改版的歷史過程,而物件導向解決了這個部分的困擾,只要熟知一個物件的所有溝通介面,就可以很快的抽換掉一個物件並更新他的功能,就跟PC硬體的DIY一樣,顯示卡壞了,拔掉插入好的就好了。

這其中的演進也並不完全沒有中間的過程,記得1995年起,非常興盛的Frame-Work的架構,這其中的代表是Borland的OWL,以及後來模仿的MFC,把一個程式拆成文件Document/顯示View的型式,只要依照這個模式開發,會節省非常多的開發時間,但是並非所有的系統可以適用的,所以後來出現的Delphi語言,就是以單純的物件,你知要把一些開發好的元件搭配起來,並協調使用的模式,就可以簡單的完成一個程式。

我並非推崇哪一個特別的電腦程式語言或使用工具,只是這些工具的興起開創了里程碑,所以,不要太在意您用的工具用BASIC一樣可以做到物件導向,用C++語言也可以做的非常不結構化,只要熟悉物件化的原理與結構,一樣可以朝向物件導向邁進。

下一個潮流是什麼?

總共有1個迴響

  1. 水瓶子 2/20/2005 5:48 下午

    這一篇寫完後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不大也不小

    1. Open Source 的理想並沒有當初喊的那麼大,但是 Linux 平台上面的服務也是蠻齊全的,目前來看因為是Open Source,所以一般的商業服務支援的確比較差。

    2. Java 的應用在各種領域都有斬獲,但是要達成跨平台仍然遙不可及,目前可以看到在手機(J2ME)應用的領域與商業伺服器端(J2EE)的應用是比較成熟的,但是這兩項微軟都在努力反攻之中,.NET的平台目前來看已經超越了J2EE。

    3. Internet 的各項服務的規格已經定義的很多,XML的應用已經跨越了各項平台與各個網路服務的層級。

    4. 商業流程的平台應該是下個十年重要的標準化伺服器,是SQL Server 成熟後的下一個潮流。